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15821596221
中国提出 “2030 年前碳达峰、2060 年前碳中和" 目标,园区作为工业、能源、交通等碳排放重点领域的集聚地,其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。
国家层面相继出台《“十四五"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》《关于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》等文件,地方政府如山东、江苏、安徽等也相继发布零碳园区建设方案,从资金补贴、技术支持、试点示范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,为零碳园区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。
(1)山东省
多数园区能源消费仍以煤炭、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导,尤其是化工、钢铁、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园区。
(2)供能模式:系统协同性弱,多能互补程度低
园区能源供应多呈现 “分系统独立运行" 特征:电力系统依赖大电网远距离输送,各系统与园区内分布式能源的衔接不畅。智能微网、构网型新能源等技术应用极少,园区对大电网的依赖性强,应对恶劣天气或电网故障的韧性不足。
(3)能源效率:整体水平偏低,浪费现象突出
工业领域能效短板明显:高耗能设备(如传统电机、老旧锅炉)仍在大量使用,部分园区重点行业能效水平较低 。
(4)碳排放:高碳特征显著,管控体系待完善
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强关联:化工、冶金等重化工园区碳排放强度整体仍高于 “零碳目标" 要求。
碳监测与核算能力薄弱:多数园区尚未建立统一的碳排放监测系统,企业碳数据多依赖 “自报自测",存在核算标准不统一、数据精度不足等问题;园区层面的碳流追踪(如能源生产、消费、运输环节的碳排放)尚未实现全链条覆盖,难以支撑精准减排。
能源管理多依赖人工巡检与经验调度,缺乏智能化平台支撑:很多功能多局限于数据采集,未能实现负荷预测、多能协同调度等深度应用
3、园区管理挑战
(1)多行业碳排放数据分散,缺乏统一管理
行业数据特性差异大,工业生产流程复杂,建筑能耗数据分散,交通移动源排放难以追踪;协议不兼容;不同行业数据采集频率差异大
(2)能源结构优化压力大,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
结构性矛盾,高碳产业锁定效应;消纳技术瓶颈,电网灵活性不足;区域差异显著,东部负荷中心,西部资源富集区
(3)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精细化、动态化需求
管理机制缺陷,静态考核指标失效;决策手段落后,人工干预为主;响应速度滞后
4、安科瑞园区微电网智慧能源平台
4.1 平台介绍
安科瑞园区能源管理系统,集园区的电力监控、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、电气安全预警、能耗分析、照明控制、新能源使用、能源收费以及设备运维等功能于一体,通过一套系统对园区的能源进行统一监控、统一运维和调度,系统可以通过WEB和手机APP访问,并可以把数据分享给智慧园区平台,实现整个园区的智慧运行。
4.2 系统功能
5.1 节能降碳路径
能碳数字化:形成企业-车间-设备三级能耗及能效数据,并按标准计算成碳排放数据
全面碳盘查:以能耗数据为基,划分碳盘查范围,统计范围内碳排放源及形成数据分析
实行碳计划:形成能流与碳流,对各级管理单位制定减排计划
用能策略优化:从管理措施到设备技改等多方面实施优化措施,实现节能降碳
逐步实现碳达峰:建设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,逐步构建微电网管理系统
5.2 能碳管理平台
5.3 平台主要功能
区域碳排放监测
了解区域整体碳排情况:区域碳排放总量统计与趋势;区域碳中和进度跟踪;重点企业碳排追踪与异常预警
独立展示区域重点企业核心碳排放数据:碳排放强度;碳排放结构;碳排放指标完成追踪
聚合区域内多类型资源:区域风、光、储、充装机站点信息;区域减排总量;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计
跨地区能源互联,分层协同控制:动态预测区域重点企业能源供需,优化能源生产与分配策略,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;区域-企业多级调控,逐级分解任务,企业执行精细化调控
碳排管理
5.4 关键技术
碳减排技术
AI驱动预测
冷负荷预测
关联性分析
设备调优
5、安科瑞能碳管理平台亮点
6、典型案例
7、结语
安科瑞企业微电网能碳管理平台作为响应国家 “双碳" 目标与数字化转型政策的核心解决方案,通过整合能源与碳排放全流程管理,有效破解了传统工业企业及园区在能碳管理中面临的精细化不足、数据分散、决策滞后等痛点。
未来,平台将持续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转型,成为企业实现 “碳达峰、碳中和" 目标的核心引擎,为构建全国乃至全球的低碳能源体系贡献实践力量。
如需了解更多详情,请联系~
以上内容仅作为学习交流使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
如有错漏之处,敬请指正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